海程邦达2022年年平博 PINNACLE平博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 2023-04-20 05:49:562022年,全球面临高通货膨胀和低经济增长的滞胀风险,经济放缓态势明显,俄乌冲突爆发、能源价格飙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下,内外需市场整体疲软,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司自年初即明确了“稳货源、稳客源”的全年工作基调,“立足整体存量挖掘结构性增量”的年度重点目标,以及全面强化集团经营韧性与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中长期战略任务。公司在董事会、管理层的带领下,克服诸多不利因素,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任务,保证了公司业务基本盘的稳定,但公司利润水平受国际海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有所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整合优势和服务能力,制定高响应度的灵活物流方案,在特殊时期内为华东地区客户的供应链安全“保驾护航”,获得了各地政府及各界客户的好评。公司视行业下行周期为扩张机遇周期,报告期内积极推进整合并购,补足自身业务链条,提升公司行业地位,降低未来行业周期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79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滑41.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下滑45.14%。
公司主动调整及优化业务结构,切实做到做优、做强存量业务,以差异化策略与产品捕捉结构性增量机遇。按业务板块划分,基础分段式物流服务实现营业收入82.5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47%;一站式合同物流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3.13亿元,同比小幅回落0.58%;精益供应链物流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12.19%;供应链贸易实现营业收入4,974.85万元,同比回落0.39%。
2022年,全球海运市场经历了罕见的剧烈波动,在运力供需重新寻找匹配平衡点的过程中,运费自二季度达到历史高位后塌方式下跌。面对需求疲软以及运价大幅回调的冲击,公司采取“稳货源、稳客源”的经营策略,积极调整产品报价,保障海运业务客户基本盘的稳定。公司以长期主义、永续经营为念,在行业下行周期仍持之以恒围绕服务能力的全面性与差异化开展工作:①公司以海运干线运力整合能力为支点,围绕客户实际需求,重点强化东南亚及美国的沿线服务能力,目前已规模化形成“中国—东南亚—美国”海运端到端服务能力,基于较强的舱位保障及配套服务能力,公司在美线市场形成了较强竞争力,2022年,公司中美NVOCC业务位列全球第16名,排名实现逆势提升;②公司聚焦资源打造差异化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港口海铁联运、危险品特种箱及SOC箱业务,报告期内前述业务分别完成约8,700TEU、1.4万TEU、1.2万TEU,形成了一定细分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单元合计完成海运业务量46.02万TEU,较去年同期业务量回调5.82%。
2022年,全球空运市场需求下降,运价水平回落。公司以成本可控性和产品差异性为主要抓手开展空运业务。成本可控性方面,公司持续深化航司合作,与四川航空、海南航空完成战略协议签约,在此基础上,公司着力提升包机、包板、包量等大运力采购方式获得舱位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单位采购成本;同时,公司密切关注业务开展情况及行业发展动态,对低、负毛利航线果断关停调整,重点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以保障经营稳定性。产品差异性方面,公司加强对空运客户需求洞察分析,结合市场预判,聚焦资源重点开展冷危化学品、生鲜冷链、高端消费品等小众、高门槛包机业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基于前述经营逻辑,形成固定包机航线条(成都-仁川、重庆-东京、合肥-仁川、上海-东京)。此外,公司持续强化地面综合服务能力,浦东机场前置周转仓正式投入运营,郑州机场前置周转仓建设完毕,“拖、仓、关、转”全链路作业能力有所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执行包机业务663架次(去年同期完成209架次),累计处理货物吨位17.18万吨,同比提升7.19%。
为应对俄乌局势的突发性影响,公司对铁运业务经营策略进行了调整,在着力稳定原有欧洲方向中欧班列业务的同时,加强了南向(集中于中老及公兴-钦州班列)及国内班列的产品开发与组织运营;此外,公司秉持差异化竞争思路,与中铁特货001213)合作,创新性、小批量开展JSQ笼车运输业务,以满足旺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铁运业务运输总箱量达44,027TEU,同比分别提升93.72%。
报告期内,公司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物流服务基地(约8,000平)及上海自贸区物流服务基地(约3,500平)投入使用,前述基地主要为各自区域内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原材料分拨、设备零部件寄售维修服务;公司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设立美中仓(约8,000平)、于洛杉矶设立美西仓(约17,000平),初步完成了北美海外仓配体系建设;作为先进制造业与高端物流业联动的示范基地,公司“邦达芯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基地”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项目将按照有关规定由海关总署、青岛海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
丰富、优质的直接客户积累是公司实现“长期主义、永续经营”的关键战略支点。公司立足相对稳定的存量客源积累,依托业已成形的精益供应链服务体系,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结构性增量机遇,持续深挖不同行业客户差异化、定制化物流需求,推进自身与客户价值链的深入融合与良好互动,取得了积极进展。
泛半导体产业是公司长期以来的重点布局方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为包括京东方、三星、应用材料等多家泛半导体产业优质存量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凭借稳定的服务水平、精准的交付能力与深厚的专业积淀,公司成功入选三星集团全球业务供应商池,荣获京东方集团600811)“2022年卓越供应商”及惠科光电“2022优质供应伙伴”奖项,客户认可度与品牌效应稳定提升;同时,公司紧跟“国产替代”潮流,尤其注重拓展国内集成电路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业务机遇,新拓展包括格科微电子、鼎泰匠芯、新阳硅密、超硅半导体等客户。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精密电子、化工医药等细分高价值领域,也凭借定制化、一站式物流履约能力,完成了行业头部客户的“破冰”与“深化”。报告期内,公司与隆基绿能601012)、正泰新能源、晶澳太阳能等多家光伏领域头部企业签约,与特变电工600089)业务规模进一步突破;公司聚焦于汽配件物流切入汽车工业市场,与比亚迪002594)、蔚来等新能源国产汽车龙头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与国产高端摩托车龙头企业春风动力603129)业务规模与合作深度快速提升;精密电子方面,公司引入了中兴通讯、科大讯飞002230)、小米集团等优质客户;化工医药方面,公司服务客户包括恒逸石化000703)、金科日化、莱茵化学(青岛)、隆华新材301149)料、杨森制药等。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海内外网络建设。国内网络方面,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华东、华南市场的客户开发力度,为配合业务落地,公司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新设台州、义乌营业网点。海外网络方面,公司为捕捉中韩贸易下的业务机遇,强化韩国航司资源接洽,在首尔新设营业网点。公司结合RCEP框架下的中长期发展机遇,明确了以东南亚为重要海外布局方向,近年来,公司陆续成立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子公司。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导入集团优势资源,快速扩充东南亚网点关务、仓储、拖车、订舱服务能力,强化了在越南海防、泰国罗勇、马来西亚柔佛的业务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加拿大空运货代HapTransHodingsLtd.75%股权的收购。HapTrans是加拿大三大生鲜空运货代商之一,收购成熟标的旨在帮助公司快速切入国际生鲜食材供应链服务领域。公司将持续推动与收购主体的整合,并依靠HapTrans优质航司资源以及覆盖北美的卡车资源,实现与国内进出口业务联动,进一步扩充公司北美业务版图。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控股子公司顺圆弘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49%股权的收购。顺圆弘通是公司旗下海运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经营已于美线市场形成一定的直接客户资源积累,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一定属地作业能力。公司旨在通过本次收购,进一步强化公司与顺圆弘通在业务功能、网点布局、服务经验等方面的协同互补,推进对顺圆弘通境内外销售渠道、业务资源、管理团队的全面整合,以此切实保证东南亚发展构想的顺利落地,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出海提供助力。
2021年,公司完成了新一代统一运营平台BONDEXONE的系统开发。2022年,公司针对BONDEXONE平台上线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公司数字化转型构想及行业发展动态,公司推进了BONDEXONE二期、三期升级工程。在原先平台既有功能的基础上,二期升级工程重点提升了大客户/大供应商系统对接能力,进而提升了公司提供物流可视化服务过程中的颗粒度与响应度。三期升级工程基于空运、海运、铁运、关务业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产,初步构建了以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应用为核心功能的数据中台。通过“业务+数据”双中台系统架构,公司旨在促进各业务单元间的数据互通、有效平博 平博PINNACLE共享,并通过高质量、标准化、专题化的数据支撑,赋能业务层面的统计、分析、预警、决策。
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五年内实现“民营跨境物流领军企业”目标,公司在2021年启动了组织变革。2022年,公司持续推进组织变革落地,调研总结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组织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主要内容包括:①推进产品事业部内部垂直整合,明确与现有区域分支机构的职权划分与联动机制,最终形成了海、空、铁、合同物流、跨境电商五大产品事业部与全国东、南、西、北四大业务区域并存,“产品+区域”双利润中心的基本组织架构;②在总部、区域、产品事业部分别设置大客户开发岗,通过规则、流程、绩效体系在具体业务层面的对应,重点强化大客户开发力度;③对进出口业务从线索到回款的LTC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结合集团战略目标,形成了50条改善计划,同时对绩效体系进行针对性优化;④通过标杆岗位价值评估、职级体系搭建、关键岗位招聘、人岗匹配、人才培养等,为组织落地提供支撑,报告期内完成现有管理干部盘点,为员工打开职业发展通道。
公司立足于跨境环节,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物流产品及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属于现代物流背景下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范畴。
公司主要为进出口贸易客户提供跨境物流服务,因此本行业景气程度与全球经济及中国外贸进出口景气度息息相关。
2022年,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代,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俄乌冲突引发粮食、能源危机,美国及许多国家通胀水平创历史新高,国民收入大幅缩水,经济增长前景堪忧。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全球其他经济体也由此受到不利影响。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冲击,中国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但表现弱于预期,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
在内外需收缩、预期全面转弱压力下,中国外贸进出口产业承压前行。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维持稳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全年达6.31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显著提速,贸易品类方面,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出口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货物总量方面,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46.07亿吨,同比小幅下降1.9%。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延续了本土产业升级、本土企业出海的良好发展势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7.4%,增幅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同时,逐步在世界赢得话语权的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一方面建厂,将附加值较低、不再具备成本优势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一带一路”沿线,另一方面,也立足海外市场,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营销服务中心,以实现中国品牌在研发端、流通端的本土化落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中长期历史进程为具备专业化、全球性、全链条服务能力的中国物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21年,受中国出口需求暴增与供方运力严重短缺、港口堵港塞港影响,全球集装箱海运物流大规模拥堵,以中国为起运港/目的港的国际集装箱航线运费达到历史高位水平。自2022年二季度起,全球经济显著放缓,中国出口需求回调,同期海运运力及船舶运载效率有所恢复,供需关系调整下国际集装箱航线运费大幅下跌。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2年,反映总体运输市场(含即期协议和长期协议)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平均值为2,807点(前值为4,061点),年终回落至1,359点(前值为3,344点);反应即期价格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全年平均值为2,807点(前值为2,615点),年终回落至1,359点(前值为3,344.24点)。集装箱运量方面,根据波罗的海航交所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较上年回落600万TEU,同比降低3.2%,但仍高于2020年水平。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全球航空货运定期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航空总运力(包括客机腹舱运力及专业货机运力)按照可用货运吨公里计算同比增长3.0%(国际运力增长4.5%),已趋近2019年前水平。2022年二季度起,全球经济放缓,出口需求降低,供需新格局下,空运运价整体处于降价态势。波罗的海交易所空运指数(BAI)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到北美的平均运费从1月每公斤10.90美元降至12月6.50美元;香港到欧洲平均运费从1月每公斤6.61美元降至12月每公斤5.52美元。对比2020-2021年期间高度波动、高度异常的运价情况,2022年国际空运运价相对平稳,展现出行业供需格局已逐步过渡至相对稳定的新常态。
2022年,中欧班列整体运行稳定,战略通道作用持续显现。年内,满洲里口岸国际货场扩能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提升了返程中欧班列开行能力,但受俄乌局势影响,中欧班列欧洲方向业务大幅萎缩;在此背景下,中通道、南通道的探索,中老铁路的开通以及海铁联运模式的成熟为中欧班列贡献了新增长点。截至年末,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
2022年以来,“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及配套文件陆续出台,为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蓝图。规划提出我国物流业要加快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建设,构建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
作为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性,增强国际物流服务竞争力,补齐国际供应链安全的重大短板,更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紧迫任务。“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提出对物流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服务质量效率及综合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物流产业依附于实体经济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因此其经营模式与发展阶段与实体经济发展模式与阶段息息相关。目前中国正处在由“经济高速发展”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时期,产业结构方面,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高技术产业与低端落后产业并存。因此,在物流运作领域,这种产业结构的多面性、复杂性就体现为交易型传统物流、契约型合同物流、战略型供应链管理三种业务发展形态在物流服务市场的同时存在。由于历史原因,交易型传统物流仍然是当下相对最为主流的服务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重心逐步向高技术、新兴领域转移,中国企业也逐步从代工方向品牌方转型。这个过程对物流企业的集约化、精细化、智能化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具备上述能力的优秀物流企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此历史潮流下,物流产业主流经营模式也将逐步由交易型传统物流向契约型合同物流乃至战略型供应链管理方向升级。
在此趋势下对中国物流企业的要求与挑战在于:①物流企业需要具备整合多区域“订-拖-仓-关”资源,形成“端到端”全链路服务能力;②物流企业需能针对客户业务碎片化、需求个性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③物流企业需要快速扩充自身海外服务能力,以满足跨国企业海外的物流需求式。
公司从事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以各类进出口贸易参与主体为服务对象,为其规划、设计并提供专精于跨境环节的标准化物流服务产品与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业务体系随着市场需求演变,形成了“基础分段式物流”、“一站式合同物流”、“精益供应链物流”以及“供应链贸易”四大核心业务板块。
指围绕国际空、海、铁运进出口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订舱、关务、仓储、拖车单一环节服务的业务模式。基础分段式物流是规模化形成基础货源与运力资源的业务支点,是公司整体业务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石。
指以订舱、关务、仓储、拖车为基础服务科目,结合客户保税仓配、多式联运、“一票直达”等增值服务需求,生成一站式服务方案并予以交付的业务模式。业务形态层面,一站式合同物流是基础分段式物流的拓展和延伸。
指根据客户供应链环节特性,为其量身定制贯穿全生产经营流程物流服务方案并予以精准交付的业务模式。作为公司现有业务结构中最高级业务形态,精益供应链物流在一站式合同物流基础上,叠加了原材料全球流集采分拨、VMI管理、厂内物流、线边库代管等具备“主动管理”属性的服务科目。目前,公司精益供应链物流业务板块主要服务于泛半导体产业(芯片、面板、半导体设备)及精密电子产业。
指根据客户采购委托,购入符合要求的商品,并最终将商品销售并配送至客户指定收货地点的业务模式。供应链贸易在公司整体业务体系中起到辅助配套作用。
业务体量:根据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组织公布的信息,公司位列2021年度中国国际货代物流综合收入第15名,海运收入第9名,空运收入第15名,民营企业第6名。
企业荣誉:公司被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评选为国家5A级(最高等级)物流企业,担任中国报关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常务理事,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场指定运输服务商。
公司创立以来主要采用轻资产的经营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外部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跨区域、多环节的系统化跨境物流服务。
目前,公司已构建形成横向扩张(全球网点布局)与纵向延伸(行业客户深耕)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式发展机制。“横向扩张”服务于中国品牌出海浪潮,带动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保障公司整体运行效率与单位成本优势,为“纵向延伸”的顺利展开奠定营运网络、作业能力、运力资源基础;“纵向延伸”服务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带动公司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也为公司伴随核心客户成长,实现业务版图可持续性“横向扩张”提供契机。
物流网络是物流活动有序开展的先行条件,物流网点的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企业的实力与潜力。公司贯彻“流量口岸+制造业集散地”的网络布局策略,立足关键物流节点,设立实体营运网点,对接属地作业资源及客户资源。自设立以来,公司陆续成立了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合肥、宁波、重庆、广州、南京、武汉、郑州等区域分支机构,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半数以上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公司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以青岛为总部的全国性物流营运平台。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的业务发展机遇,于上述地区聘请服务团队、购置物流设施、成立分支机构,为海程邦达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硬条件支撑。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形成国内31个网点,境外13个网点的网络布局,物流服务能力覆盖全球200多个城市口岸。
公司在青岛、西安、合肥、重庆、郑州、成都、武汉、南京、海口、上海等多个制造业集散地设有保税物流服务基地。基于自身信息技术实力以及对国内各种保税监管区域业务特性及相应关务、外汇、税务政策规定的专业理解,公司可在为客户提供常规保税仓储配送业务的基础上,配套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模块,进一步帮助客户提升其自身的率、生产连续性。上述增值服务模块包括:缓税缓征/出口退税申请、加工贸易账册核销管理、监管区拖车运输、物料“分批配送、集中申报”、跨区平博 PINNACLE平博保税调拨等。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下,我国经济结构前沿领域已逐渐向泛半导体产业等高技术、高价值领域转移,由此带动其配套供应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公司经过多年总结、提炼,已经在泛半导体(包含芯片、面板、半导体设备)这一垂直领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精益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流程覆盖客户企业从建厂期到运营期,从采购、生产、销售直至后续配套的全经营周期。其中,公司在物流规划能力、VMI服务能力及嵌入服务能力方面均形成了相较国内同行较为明显的专业积淀。上述先发优势既给市场新进入者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又为公司确保在半导体产业物流持续竞争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22年,公司泛半导体产业客户包括京东方、三星、应用材料、长江存储、莫仕、合肥晶合等数十家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凭借稳定、可靠的服务质量获得了各行业直接客户的广泛信赖。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体涵盖精密制造、消费品及零售、汽车及工业制造、电子及高科技、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以高技术服务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关键系统自研、通用系统外购”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功能较为全面的BONDEXONE综合管理系统,该平台对内具备订单管理拆分功能,对外具备销售平台功能,包含TMS、WMS、CDS、FMS等作业管理模块,辅之以综合结算平台、NC财务系统及安全系统等底层系统,不仅可以提升操作环节的作业效率,更可通过对订单的统筹管理,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作业资源调配以及作业环节整合的再优化。目前,公司订舱、报关、运输、仓储业务模块,均已100%支持线、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基于ISO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结合物流服务主要环节汇编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全面记录、评价物流项目在计划、过程、结算、售后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成果,持续总结、改善物流服务质量。在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发行人重点优化物流产品关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辅之以“6S”现场管理法的全面推广,增强物流产品体系的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公司坚持以整体发展战略出发,遵循“选、用、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构建“员工双轨制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包括领导力、通用能力、专项技能等方面线)相结合的培训课程与培养项目,加强产学结合的力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评和激励体系,努力营造人才高地孵化环境,以此支持业务体系发展和人力资本增值。
在组织结构上,公司贯彻实施总分联动机制,由总部产品事业部负责产品规划、市场策略、运营支撑,区域分支机构负责客户销售和属地交付;产品事业部、区域分支机构共同以客户与项目为导向,通过垂直管理体制和信息技术系统,较为迅速地实现作业资源的匹配、服务方案的生成,一方面帮助客户在物流环节“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公司自身的运营效率。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56%。公司总资产为39.78亿元,同比减少7.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52亿元,同比增长减少17.23%。
宏观物流产业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充分竞争行业之一,整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由于准入门槛偏低,公司所立足的跨境物流细分行业常年呈现分散化、地区化的格局。
跨境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配套服务产业,一方面需要适应国内经济重心从追求规模速度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在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被赋予了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自主可控性、补齐国际供应链安全重大短板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跨境物流亦在经历属于行业自身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业呈现出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2019年以来,全球供应链失衡加剧,供需矛盾严重,人力、运力等物流行业关键成本要素大幅上涨,物流企业经营情况呈现两极分化局面。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可以利用更完善的网络覆盖、更合理的运力调配,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保障客户供应链的及时性、安全性、稳定性。
跨境物流产业加速进入行业整合与变革期,行业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持续攀升,热点交易不断,大中型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跨境物流行业整合急速,“强者恒强”已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中间环节多,涉及利益体(工厂、贸易商、货代、拖车、海关、码头、承运商)复杂。传统作业模式下,各作业环节、服务区域间信息透明度低、信息交互迟滞,因而导致跨境空海运物流成本长期高企,效率普遍低下。物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地使得不同作业流程、服务区域、乃至经营机构间的“无缝连接、协同作业、信息透明”成为可能,信息孤岛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的解决。
信息技术的进步除了改变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也将带动商业模式的变化。传统上依赖信息不透明赚取差价(主要为运力采购差价)的业务模式将愈发难以为继,而真正具备信息技术优势与专业服务能力的跨境物流企业将受益于去中间化进程,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基于为客户带来的效率提升赚取增值服务费。
先进制造产业普遍具有行业技术更新快、生产供给复杂度高、用户需求偏好转换频繁等显著特点,这就要求物流服务商要能够基于对客户产业通性、客户企业特性的专业认知,为客户量身定制并精准执行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进程必然对配套物流产业的精细化作业程度、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精密电子物流、化工物流、汽车工业物流等专注于不同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物流向纵深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国际物流巨头企业与全球性产业龙头是相辅相成的。当下,中国品牌正逐步在世界赢得话语权,一批真正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国高技术先进制造企业也逐步走向成熟,中国外贸中枢也开始由OEM向ODM及OBM模式转型升级。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中国真正意义上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企业还仅有中外运一家,和中国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颇不相称。在制造出海、品牌出海的环境下,中国跨境物流公司将会迎来需求爆发期。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本土企业的带动下中国物流企业将加快全球化布局进程,未来中国有望出现3-5家世界级物流企业。
公司的战略愿景是: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用标准化产品、定制化方案、品质化服务、全球化网络、数字化运营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公司战略目标是:力争在中国国际物流行业中实现“三年前十,五年前八”;成为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国内领军物流企业。
明确基础货源规模为“一个运营基本盘”。公司将持续依托国内外跨境枢纽口岸设立流量型网点,不断提升海空陆铁等基础服务能力,积累客户资源,实现基础货源的“滚雪球”式积累。
明确业务链条延伸和细分行业深耕为“两个业绩增长点”。一方面,公司将立足客户集聚区域(包括境内及境外)设立服务型网点,与枢纽口岸的流量型网点“连点成网”,实现全球物流覆盖,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供“端到端”物流服务;另一方面,公司将在继续深耕以泛半导体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物流的基础上,探索和尝试其他高精尖产业业务机遇,力争将关键的物流资源、信息系统与专业人才复制推广至其他产业中去,以承接国家产业升级进程中的业务增量。
2023年是公司五年战略规划的第二年,公司将在既定战略的指引下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国际海运业务方面,公司将加大直接客户开发力度,同时持续聚焦集团优势资源,围绕江海或铁海联运、冷特危产品、海外拖车服务等,打造差异化产品;国际空运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舱位采购结构,强化单位成本控制,同时坚持精品或特色航线战略,增加市场份额;国际铁运方面,公司将持续深化与更多平台公司的合作,加强海外段服务能力,积极开展JSQ笼车运输业务。
仓配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双循环大背景下,公司将在巩固保税仓配体系既有优势的同时,重点提升国内非保税仓及海外自营仓的建设—在华东及华南,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仓库布局,并利用中转仓打通从北至南的干线及派送能力;在海南,公司将聚焦资源打造全岛配送能力;在海外,公司将持续提升北美海外仓精益管理水平、优化货物结构、提高库存周转率与费用管控水平。
直接客户开发与细分产业深耕方面,公司将持续巩固在泛半导体产业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重点争取半导体封测及半导体设备领域国内龙头企业的业务机会;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工业、精密电子、零售领域的增量业务机遇,2022年,公司在前述领域实现了“破冰”与部分客户的“深化”,2023年,公司将持续发挥自身作为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专业性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力争扩大在前述领域的市场影响力与经济效益。
网络布局方面,公司将围绕华东、华南、东南亚和北美地区,提升网络的整体销售、产品及交付能力;其中,东南亚方向是公司2023年网络布局的重中之重,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市场布局,根据市场情况新设网点,并扩充对现有网点在关务、仓库、人员配置上增加投入。
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将成立数字化建设小组,全面统筹数字化建设项目;具体系统开发上,公司将对BONDEXONE进行迭代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并逐步完善“业务+数据”的双中台建设;公司将积极推动业财一体化建设,在数据端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全面融通。
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公司将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公司将针对2022年LTC流程梳理得出的50条改善计划,在2023年予以逐条落地;为保障新的组织架构推进,公司将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更为优化的资源统筹、业务匹配、业绩共担机制,以真正发挥区域与产品事业部“双利润中心”的乘数效应;此外,公司还将常态化推进标准化产品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人岗匹配工作。
公司主要以各类进出口贸易参与主体为服务对象,为其规划、设计并提供专精于跨境环节的标准化物流服务产品与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自身发展与全球宏观经济及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023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俄乌冲突持续冲击能源、粮食等供应,推高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加之逆全球化和贸易冲突的影响,中国或将面临外需减弱,进出口增速放缓或下降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宏观经济风险是中短期内最不可控的风险,公司采取底线思维,对所涉及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积极跟踪、研判和分析。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和应对策略,降低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风险。
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若公司无法应对市场格局变化,无法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聚焦成本管控、完善产品结构等方式实现差异化,将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能导致公司面临业务量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和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竞争格局,采取积极有效策略,实现前瞻性规划和业务战略布局;坚持多元化业务体系,基于细分物流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长期核心竞争力。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的复杂性及动态性,可能存在客户资信状况变化未及时察觉和跟踪,导致信用未及时调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完整收回的风险,使公司承担相关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对相关风险的研究及政策应对,对客户资信进行动态监控并将应收账款情况纳入内部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事前准入及评估,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量及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积极拓展物流网络,完善业务网点,为提高与客户沟通结算的便利性并满足海关监管要求,在各业务区域设立多家分支机构。子公司、分支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公司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决策贯彻执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公司不能在服务网络拓展的同时完善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将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已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建立了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内部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加大人才引进和管理层培训力度,提高公司管理层素质、管理水平从而降低管理风险,适应公司扩张需求。
保税物流是公司业务开展的重心之一。保税物流业务开展受国家有关保税仓库管理规定及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法规的管理,相关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形成保税、非保税并重的多元化业务体系,持续开拓新市场和赢利点,提高公司对政策的应变能力。
募集资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时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公司管理水平等因素做出的,宏观经济波动、产业下滑等因素可能导致募投项目的回报及公司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全力推动募投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大营销及客户开发力度,积极消化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