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

+

平博 PINNACLE平博物流市场信息范例6篇

发布时间 : 2024-04-23 15:41:46

  第四方物流(4PL)的概念是由美国埃森哲公司率先提出,定义为“一个调配、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从西方第四方物流发展看,第四方物流企业具有下面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资源的集成能力,能集聚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根据企业的需要组合资源,通过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构建最佳供应链、降低成本;二是具有供应链流程再造和集成技术,能对供应链过程和供应链过程协作关系进行重新设计,集成不同的供应链,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和改善,提供多企业,乃至行业的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三是具有管理集成供应链的能力。通过系统集成一体化、流程无缝化、物流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管理技术管理供应链,组织、实施、管理整个供应链,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实现价值的增长。从产业的供应链角度看,第四方物流商利用其系统基础设施、公共的信息平台和其管理能力来集成和整合供应链,能优化产业的资源,提高整个产业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对第四方物流发展的主体讨论中,主要观点认为第四方物流主体应该是由管理咨询公司、技术信息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或相互结盟而转变来的企业。而笔者认为,随着专业市场规模化、信息化、功能多元化的发展,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间互动关系的紧密性的不断加强,专业市场更具有发展第四方物流的优势。

  第四方物流商是物流信息的集成者和整合者,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优化供应链方案的前提条件。专业市场是某行业或产业商品的集散地,不仅集聚了大量的商品信息,而且集聚了大量的市场供需信息、供货商与采购商信息、物流信息,拥有供应链信息资源的优势;同时,一些大型的专业市场已建立了商品信息公共平台,信息技术先进的市场还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有效地集聚供应链的信息资源,为整合供应链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技术基础。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将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具体规划付诸实施的载体,即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依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市场的配套服务企业,随着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大,专业市场集聚了大量的物流企业,与专业市场中的经营者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关系,除了具有基本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流管理的经验,一些大型的物流公司开始进驻专业市场,现有的客户关系和物流资源成为发展第四方物流的良好条件。

  第四方物流依托于物流实体的发展,而物流实体对场地规模、交通有较高的要求,是物流发展的硬条件。新的专业市场一般都是政府规划项目,土地规模较大,规划选址时都考虑了交通问题,规划了市场内部的车辆流动线,及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交通方便且能承受较大的车流量;一些专业市场已规划了物流功能和物流用地,市场具有发展物流的空间、交通和基本设施的等条件。

  专业市场的市场角色和集聚功能与第四方物流的物流集成商的身份和集成功能相吻合。专业市场的集聚功能使之拥有大量的现成客户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服务企业,已成为众多供应链的物流环节在空间上的集聚场所,丰富的资源不仅是第四方物流集成的基础,专业市场对市场中的经营者和服务商而言,是供应链建立的枢纽,是市场的管理、组织、服务者,其特有的集聚、管理、服务等功能有效地提升向物流集成功能转化。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作用日趋显现,许多城市已经将专业市场发展纳入到城市功能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但传统的市场定位和功能已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城市的规划中,首先要对专业市场的功能重新定位,将现代物流纳入到专业市场的发展中进行整体规划,调整专业市场在空间布局、用地面积、容积率等方面的规划,使之与产业发展规划、交通规划协调;其次,重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由于第四方物流能有效提升整个产业的流通效率,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重点应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加快形成规模优势,促进专业市场和物流的有效融合。

  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和发展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是培育第四方物流的基本要求。专业市场应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商品信息公共平台,并进一步将传统的信息平台发展成为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使之成为整合上下游企业和物流企业资源的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交易平台,同时,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与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服务机构信息系统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提高第四方物流的运营能力和效率。

  物流技术是整合供应链资源、设计优化方案的必要技术手段。专业市场发展第四方物流,相应要引进或开发集成供应链技术,借助公共信息平台,集成专业市场上的供应链,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和改善;同时,推进物流的标准化,发展物流应用技术,如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 (EDI)、全球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应急响应和条码技术,通过信息平接形成供应链的共享信息和管理信息平台,有效保障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方案的实施。

  传统专业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商品的集散功能,市场周边自然集聚了一些分散经营的物流企业,因此,与市场配套的物流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技术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规模化、集成化发展的要求。专业市场发展第四方物流,能有效解决专业市场,乃至产业的流通效率问题,“市场+物流”的模式是专业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专业市场要将物流功能和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纳入到市场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中来,将物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构成的一部分进行主体规划,引入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整合分散的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整体水平;同时,完善相关的、保险、税务和后勤服务等基本的配套服务功能,形成完善的以第四方物流为主的综合服务体系。

  专业市场发展第四方物流,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提升管理和运营能力是关键问题之一。专业市场可以引进或加快培养有经验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培养和加强供应链业务管理能力、全面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管理能力;培养和提高供应链规划、策略制定、业务流程再造、技术集成等物流技术能力;培养与提高物流网络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和支持能力,使专业市场具有第四方物流的运营和管理能力。

  物流需求增长能推动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专业市场可通过扩大国内和国外市场来增加市场的物流需求。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依托专业市场,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的商品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扩大市场辐射半径,拓展企业国内、国际市场。大宗的国际贸易是产生第四方物流需求的主要动力,专业市场要提高国际化程度,引进国际大卖家、大供应商、大物流商,打造市场品牌,培育国际品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供应链延伸到国际市场。

  [1] 谭春平 王 烨:基于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集成管理模式构.财会月刊,2009.8

  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逐年改善,行业规模稳定增长。物流作为商品流通运输、保管、配送的核心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物流企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人们消费方式也向着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积极适应这种趋势,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深化客户服务管理,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现代物流方式转变。2013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接近10%,2020年尽管受到肺炎疫情影响增幅较小,但仍然实现逆势增长。物流企业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模式逐步改进,呈现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设施网点布局更加优化,现代化、一体化、全球化的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随着电商物流的迅速发展,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加快融合,带动物流企业整体服务品质和能力实现跃升,物流市场营销和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传统物流企业紧跟电商发展步伐,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创新经营模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网络营销、品牌营销、体验营销、线上营销等市场推广模式不断涌现,第三方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等专业化、集约化物流模式不断发展,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方案的能力稳步增强。我国物流总收入持续上升,2019年达到10.3万亿元,2020年达到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业务量稳居世界前列,正在由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同时我国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竞争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物流企业市场推广与客户服务是指物流企业利用多种营销策略和宣传手段,加强市场调查分析,深化客户关系管理,突出企业的特点,宣传推广企业的物流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和服务领域。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和演进,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在物流企业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日益普及,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流程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意识到自身在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全力加以改进和完善。

  物流企业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和客户服务理念。很多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物流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仓储、运输等最基本环节,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没有从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流程来统筹考虑市场推广、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工作。一些企业不重视市场推广和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拓展还停留在关系营销层面,往往依靠老关系、老客户来维系市场份额。部分管理层缺乏客户服务导向思维,缺乏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意识,仅仅考虑自己企业的成本、营利问题,缺乏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流程。传统营销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对物流产业信息化现代化变革不敏感,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对客户需求全过程的关注不够,市场反应速度慢,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协同联动和一体化运作,企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部分物流企业对营销战略不够重视,很多企业没有清晰的市场营销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各类资源配置的指引,一些物流企业对市场营销战略重视不够,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独立的营销战略,导致市场推广和营销的定位目标不清晰,各类营销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协调,对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要素支撑不足,企业资源效应得不到有效释放。一些企业对物流市场的调研分析不够,对市场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以及客户的物流需求缺乏透彻了解,忽视客户关系管理,难以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动态,不能及时提供周到细致的产品和服务。由于营销战略定位不清晰,一些物流企业市场推广的力度、路径、机制都不够完善,企业内部营销和客户服务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选拔、配置、考核的标准和层级不统一,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营销人才,加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缺项,组织运行效率不高,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策略、价格策略、品牌策略等方案都难以有效落地实施。物流企业在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方面运用信息化能力不强。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基本特征,一些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不够,企业管理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能力不强,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与企业其他各类信息的共享不够,影响整体物流效率和企业效益。宣传力度不够,市场推广信息化手段不足,线上营销、网络营销、视频营销、自媒体宣传等方法和途径应用还不广泛。一些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融合不够,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步伐与电商快速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物流服务方案和效率难以满足电商服务平台的要求。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足,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客户关系信息化管理平台或者客户数据库,与客户经常性的沟通机制不健全,互动交流滞后,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客户的服务需求和有关意见建议,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善、营销资源的优化配置、客户关系的维护都受到一定影响。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系统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存在短板。目前,物流企业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因此对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物流企业对这种趋势分析不够,没有充分关注物流服务全过程,没有及时关注客户现实的和潜在的物流需求,难以提供最优的服务方案。一些物流企业自身能力存在短板,专业化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不具备从本企业各个环节和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出发设计最优物流服务方案的能力,难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有些物流企业对客户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缺乏足够了解,对客户的产品特点、业务特征、个性需求等研究不深,物流的质量保障能力不足,难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有些物流企业不善于从客户思维出发考虑问题,缺乏供应链思维和系统思维,缺乏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如何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缺乏系统的策划和统筹,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能力有欠缺。

  物流企业要积极转变市场推广和营销思维,牢固树立现代物流营销理念。物流营销理念是物流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扩大,物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思维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桎梏。物流企业要积极顺应物流产业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主动融入科技革命、电子商务发展潮流,牢固树立现代物流营销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为客户创造价值。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流程,努力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要按照市场营销需要,面向物流企业服务客户全过程、全流程的策划和实施,强化过程控制,努力提供高质量的仓储、运输、配送和相关信息服务等,实现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高效协同,努力为客户降低运营成本。要运用现代物流营销理念,积极推动生产、营销、物流一体化运作,实现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战略规划、财务管理等全过程的协同联动,实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要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高度,拓宽市场营销思路,创新市场推广模式,深化客户服务管理,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战略引领,制定实施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明确市场推广与客户的服务目标和路径。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决定企业各类营销资源的配置方向,对其他资源的配置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物流企业必须把营销战略放在优先地位,精心编制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明确企业服务客户的理念目标,明确企业市场推广的路径和方法。要结合企业业务定位和自身条件,深入分析研究市场营销环境、市场结构、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分析研判评估市场风险、市场机会和市场趋势,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目标要求的市场营销战略。在市场营销战略引领下,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恰当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充分运用企业各类营销资源,优化设计客户服务方案,实施产品营销策略、价格策略、品牌策略等,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现实的和潜在的物流需求。要强化营销战略管控,所有相关的物流营销资源的配置必须围绕营销战略展开,加强营销战略与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管理等环节的有效衔接。要强化市场营销战略的执行和落实,配置资源,建立机制,防范风险,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要建设高效率高标准的营销组织机构,选好配强市场营销人员,并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整套包括员工选拔、培训、考核、评价、晋升一系列措施的内控体系,确保营销组织运行高效有序。充分利用信息化现代化营销方式,加大市场推广和营销力度。物流企业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变革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营销、网络营销、视频营销等多种方式,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突出物流专业服务特色,努力提升企业知名度。要大力推动线上营销,综合运用公众号、自媒体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加服务体验功能,能够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组合,增强客户的体验感和现场感。加强企业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完善企业相关信息,方便客户了解企业产品服务信息。积极推动企业与电商平台有机融合,以电商经营理念促进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创新,持续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各类要素资源组合,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企业效益,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与客户建立经常性深度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加强市场推广,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客户对服务质量、水平、时效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维护好客户关系,防止客户流失。物流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以营销信息化带动企业其他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共同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从产、供、销、运等全流程入手,持续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构建物流客户关系数据信息平台,深化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物流企业加强市场推广、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基础。物流企业必须把客户关系管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致力构建物流客户关系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客户数据库,通过市场调查、市场推广等信息渠道,及时汇集、存储、更新与本企业业务相关的客户信息资料,及时收集反馈客户对物流服务的相关意见,及时改进服务方式,不断巩固和深化客户关系,全面掌握客户的服务需求,努力开辟市场空间。加强对客户信息资源的分析、研究和利用,采取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客户建立经常性的沟通联系,稳定客户关系,深入了解客户的物流需求,分析研究客户的需求偏好信息,以便更好地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加强对客户的分类管理,及时跟踪研究客户的营销业务信息,对客户的购买行为、成本、价格、满意度等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加强数据统计分析,为物流企业市场推广和营销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客户关系信息平台,物流企业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客户服务策略,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集中销售、服务等优势,巩固和维系老客户,不断开发新客户,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累积的客户关系和业务信息,及时调整完善物流业务结构和方向,加强市场推广营销,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化、精准化的产品和服务。瞄准客户服务需求,努力提供个性化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向专业、精准、特色方向发展。要立足客户服务需求,努力为客户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关注物流全过程,从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各个环节出发,设计最优的物流运输线路、仓储方案,提供最佳的服务方案,以便客户能够聚焦主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要积极创造物流需求,努力从客户的痛点、难点和重点中寻找商机,提供解决问题的物流方案,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问题,从而不断拓展市场。要立足为客户创造价值,充分考虑和研究客户的业务特点、产品特征、市场等情况,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制定不同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推动实现物流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品质化和品牌化,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关注客户供应链物流服务需求,设计供应链物流方案,努力降低客户物流成本,同时提升客户的供应链产业链掌控能力。树立创新思维,深化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完善物流企业服务保障体系,根据市场需要,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不同物流服务需求。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努力增强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信任和依赖,逐步养成对相应物流服务的习惯,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王家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7(25)

  3.王天宇,申学清,范大路.中国商贸物流银行研究暨行业发展报告201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4.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16年度中国商贸物流发展运行报告[R].2017

  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物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各个环节间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要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的基本资源。物流系统中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的,因此,组织物流活动必须以信息为基础。为了使物流活动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必须保证物流信息畅通。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就是要将物流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其在企业内,企业间乃至全社会达到共享的一种方式。

  ????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可以缩短物流的传输长度,增加透明度。传统上物流某些方面的信息是不清楚的,最多只是了解部分属于企业范围的信息。而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可以使传统的二维市场,突破空间的概念成为空间市场,使物流信息变得异常的流畅。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成,物流信息网络化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的形式将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更好地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统一加工消除了部门间的冗余,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它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规模的扩大导致年金计划本身长期平均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经济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管理成本的高低与公司规模的大小成反比,公司越小,参加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就越高,这是中小企业站在企业年金门槛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美国低于100人的小型公司401(k)计划,管理成本将占到全部资产净值的1.4%,甚至1.6%,比正常的平均值高出62%左右,即较大型公司只有0.5-0.8%左右。一般来说,以 500人和1000万元资产的401(k)为例,在全部费用比例中,受托人费用最低,仅占全部成本的3%,账户管理费用占全部成本的14%,企业年金管理成本占比最大的是管理费,大约占全部管理成本的80%以上。

  第三方物流能为一家公司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地理分布上的灵活性。数量不断上升的供应商需要迅速的货源补充,因而要有地区仓库。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仓储服务,一家公司就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不必因为建造新设施或长期租赁设施而调拨资金并在经营灵活性上受到限制。同样,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通过第三方物流来实现,这样做可以向零售客户提供超过雇主公司的更加多种多样的服务品种。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来说则足够了,后来可以为横跨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提供服务。此外,资源和劳动力规模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外购来实现,管理者可以将固定成本变为变动成本,从而对不断变化的经营条件做出更快的反应。?

  对于一个新的工商企业而言,物流系统设计应该是企业创建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已经处于经营过程的企业而言,定期地对现有的供应链的运行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公司与市场营销业务部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这种关系,通常会站在市场营销业务部门的角色进行考虑和分析,促使市场营销部门将物流成本规划入整个市场营销系统中,使市场营销业务在初期便考虑物流成本,将整个营销系统扩大,从而在整体上促使市场营销部门改善原有系统,节约市场营销成本。

  从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使得市场营销部门原有物流系统进行整体改善,某种程度上帮助市场营销部门节约市场营销成本。当然,能够真正发展到协助市场营销业务进行系统规划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国内现阶段还非常少。因此,挖掘并引导对于应用此类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价值创新,推动双方合作的渐长性,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是跨国公司与第三方物流团队共同创新的动力。在市场营销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从扩大硬的业务范围和创新软的增值两方面着手。硬:如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逐步扩大到为客户提供配货配送、分拣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等,为客户优选货运线路等;软:包括特定市场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自动订单处理、客户关系管理、存货控制和返回物流支持、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索、货运检测,通过INTERNET 与企业乃至顾客进行信息共享等,这些服务通过物流过程的追加投入,增加了商品的价值,创造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货主企业的新的利润来源。不但巩固货主企业与消费者的密切关系,扩大商品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创新物流的服务价值,主动地赢得市场。

  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情况看,运输、仓储、销售物流、财务服务的提供者都包含在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范围之内。目前,这类服务公司的数量并不少,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然而,从目前市场营销推广领域应用现代物流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服务正在从简单的仓储、运输等平博 平博PINNACLE单项活动转化为更广泛、更全面的物流服务,如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合管理、建议设计最优化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这种服务的特点是更趋于个性化、系列化、管理化,需要物流提供商和工商企业双方高级管理层的紧密协调。

  [1](美)哈格(Haag, S.),严建援译.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原书第4 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6.

  1、农产品物流中以农民个体经营为主。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后,国有和集体商业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种养大户、个体运输户以及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组织,农民个体是其中主要成分,农业产品也是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这是我省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力量。

  2、商流物流合一。农产品流通在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以及其它销售方式中,基本是现货交易,即时银货两讫。而在一些产业化组织中农户与企业间存在产品购销契约,农产品购销关系比较固定,商品交换与货款结算之间存在时间差。据统计,截止到河南省2007年11月份,河南省的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有237个,这类批发市场在进货时向固定农户或组织订购,销售产品时基本都是现金付账。

  3、集市贸易作用大。在批发市场的下游,是城乡各类集贸市场,这是我国城乡居民取得农产品的最主要途径。近年迅速发展的超市、连锁店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今后流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在中等以下城市中,仍是以集贸市场销售为主。

  1、农产品销售时以原始收获状态为主,一般不经过加工制造。我省的农产品产量很大,但大部分直接运往外地,只有少部分经过加工制成食品再进行销售。运输和销售一般是保持其收获时的原有状态,清洗、分级、包装和预加工等处理措施较少采用,即使有也只是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的简易包装,很少进行精加工。这也就形成了我省农产品物流链中增值环节少,销售价格偏低的现状。

  2、农业批发市场发展迅速,但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物流最重要的环节。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多种物流渠道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贯通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便利了农商结合、内外贸衔接。批发市场作为大范围、大批量农产品的集散中心,竞价成交产品,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购销提供信息和基准价格。但目前这些批发市场仍处于一种初级市场阶段,农产品交易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物流系统建设还很落后,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规模实力参差不齐,缺乏物流龙头企业,仍未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高。

  3、农业物流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物流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保鲜和冷却环节,但这一点是有地域限制的,河南省的农村物流技术在投入方面明显还不够,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仍然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形式,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0%,每年约有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4、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不高,可靠性差。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是信息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突破口,新世纪农产品营销的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运用的能力。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得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依靠传统的方式,政府部门、科研场所给予的指导有限。此外,有关媒体宣传的信息广告偏多,实用性可靠性不高。

  我省农业批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了我省农业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1、调整我省农产品结构,同时完善物流配送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不仅会强制性地改变我国农业的产品结构,而且会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使农业及农业的相关产业适应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高产量农产品品种,引导农民多种适合规模化播种和收获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从农产品物流的特性出发,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多开拓配送渠道、开展连锁配送,通过物流专业化运作降低农产品物流配送成本。比如2006年商务部推广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河南省中邮物流开展了“中国邮政农资连锁配送”,保证配送产品的质量,并按时配送到地头。

  2、整合农产品加工资源,创造农产品物流附加值。开展农产品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完善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季节性和地域性的消费时差和空间差,及时调整配送方案,创造加工附加值,扩展农民增收空间。进行农产品物流体系战略调整,引进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上来,同时也能改善农村就业。比如中邮物流开展农资配送之前,要首先对投递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投递人员既要有专业物流人员的素质,又要了解配送农资的使用方法。

  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等增值服务。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布局不整齐,经营的农产品总类名目过多,缺乏统一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经营摊位不规范,有的根本就“无摊位”经营,农民只是把运来的产品堆放在大面积的露天空场上,杂乱堆放,不但确保不了雨季、雪季、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对农产品的损坏,而且这样的错落无序,且在交易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给农产品交易市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而且进入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人员混杂,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车辆多,交通不顺畅、人员拥挤,尤其是交易的高峰期市场内拥挤、车辆人员都进出不畅,给农产品交易带来很多不便。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专业化不强,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户,缺乏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一个大的农产品集散地,附近周边的农民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就可以自驾货车,在交纳了一定占地费,或租金费后,把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拉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放置在露天空场,或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租用的简易仓库里,进行叫卖,或等待与大的批发商进行交易。以往多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织松散,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所以进入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经常发生,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在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我国的农户生产规模小、产品批量小、数量多、流动性大,农户多是小商小户、分散而零散交易,多是自驾交通工具,单一的运送货物到批发市场交易,缺少统一的领导与指导规范,当地的农协只是在网上帮助农民来公布一些供求信息,而实际工作中农协的作用还没充分的发挥,没能帮助农民统一销售农产品,有计划、成批量的上市,缺少规模效益,单个农户交易的物流成本过高。

  物流综合化服务包括加工-保鲜-包装、仓储、运输和配送等。 我国以往的在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农产品多是以常温物流、自然物流或是散装的形式出现,农产品的附加值难以得到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出发,多是农产品采摘后的最初始状态,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生物特点,易腐易烂易变质、含水量高、而又保鲜期短,如果不对其进行低温处理与保鲜,最后进入消费者餐桌上的农产品很难保证它的“鲜活”性。而现在,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单一,仅为农户提供交易的功能,其他增值服务项目欠缺,能够具有集加工-保鲜-包装、仓储、运输和配送于一体的这种综合化物流服务的批发市场数量有限。

  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加工-保鲜-包装技术陈旧,多还是人工处理,缺少自动化的设施。仓储设备落后,冷冻冷藏技术陈旧。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配送,多提高一对一式的配送,配送活动独立进行,没有对同一类的产品,配送地点相近的客户进行集中配送、共同配送,车辆的装载运输效率不高,物流成本大,配送效率低,缺少规模效应。同时物流资源没有实现共享,也造成物流的处理空间和人员浪费,批发市场物流配送设施有限的困境更加突出,批发市场内运输车辆过多,造成交通堵塞。

  4.交易市场内,对进出农产品市场的人员的信息缺少电子化的管理,也缺少物流信息共享的交易平台

  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辅助交易的信息化手段未充分利用。对进出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人员没有在电脑进行电子化的录入,对进出交易市场的人员未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农户和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农户的产品品种、数量,消费者的来源、需求未能信息化地进行管理。不能真正的帮助农民匹配到合适的买家,以及由于未对交易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所以不能提供给农民农产品未来的需求预测。

  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内也缺少电子屏幕设备,不能把当天农产品交易的价格公开公布,以及农药检测结果、气象信息等,也没能在电子屏幕上展示,没能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

  在有形的批发市场内进行交易,运输成本大,它既包括农民的运输成本还包括批发商或零售商的运输成本,双份的运输成本。交易过程中,农产品的多次装卸、搬运对脆弱的鲜活农产品破坏较大,农产品的损失就是农民利益在损失。交易不能一次性完成,农民要租用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仓库,仓库的租金费用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交易的结算手段还多停留在现金支付这种方式上,如果是大型交易,现金交易的方式不方便、不灵活、也不安全。所以说,有形的批发市场交易对农民来说,运输费、仓储费、保险费等物流成本会比较大。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这种方式还未得到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利用率不高,网上银行、网上支付这种电子交易的手段更是难以加以利用与实现。

  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市场内的管理者要对农户进行整齐布局,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农民分类经营,按照交易的农产品类别,对号就摊,同类的农产品统一在固定的地点摊位,使得农产品批发市场内整齐规范。对进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车辆设有地下的停车场,车辆集中停放,保证即使是交易的高峰期市场内有秩有序的交易,保证市场内交通顺畅。

  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应有一批专业的为农民提供信息参考、对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的专业服务人员。

  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人员进行电子录入,记录下农户和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农户的产品品种、数量,消费者的来源、需求,进行电子录入,对供求信息进行匹配与分析,帮助农民找到买家,同时也是在给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卖家。并根据买方的交易种类、交易量,对未来的交易进行预测分析,把这些分析结果公布在交易市场内的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对农民接下来的种植提供信息上的指导。

  同时,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引入农产品进入准入制度,对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在规格、质量、包装、安全、品牌上有严格的规定,凡是不符合规定、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农产品必须禁止进入批发市场。另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还应有专业的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疫人员,他们要及时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现场检疫。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还应建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心内应设有农药快速检测仪,农药及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分析仪,对运输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方可准入进入,对那些农药超标,农药残留物过多及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一律禁止进入批发市场。对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登记持卡准入,不符合要求的人员禁止进入批发市场内。

  当地农协不仅要在网上为农民提供供求信息,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应该整合所有的农户,帮助他们统一销售农产品,农户在农协的帮助下,统一装车、统一运输农产品,采取拍卖、竞标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价格形成比较公开、透明,同一批产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卖出最高价格,既提高了批发市场的交易效率,又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

  由农协代替分散的农户在批发市场上的交易,还减少了市场中人员的数量,还可以避免批发市场人员的拥挤。当地农协有计划、集中化、成批量的交易,实现了规模效益,又为单个农户节约了交易的物流成本。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生产基地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而且是从生产基地出发后的第一环节,由于农户能力的有限,从生产地运来的农产品多是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最初级的农产品,这样无论从外观上还是对农产品的保存期上,都不利于农产品在交易中的增值。所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可以设置地下的简易加工厂,在送入消费地之前,对农产品进行第一次加工处理与包装。包括蔬菜的净菜处理、水果喷洒保鲜剂、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等。

  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上应考虑其行业的特点,一般农产批品交易不能一次性完成,而农产品的生物特点,易腐易烂易变质、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所以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一定要考虑建低温冷库,建筑设计也应该考虑节约物流空间,分上下两层建设,地面层建单体大棚,用于农产品现场的交易,地下层建低温冷库,对当天没完成交易的农产品进行低温储藏处理。

  法国伦吉斯市场,能够采取一种简易灵活的隔板式保温库,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对没有交易完的肉类产品,就地采取保温措施,控制开关一按,隔板起来自动隔成一个冷库。这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对我国今后充分利用空间,采用先进冷藏技术提供一定的启示。

  有效的利用农产品的物流空间,在批发市场地下,建立大型的供配送的车库,并且在配送中,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客户的需求量进行统计,对那些产品需量小、种类多,配送地点接近的客户,采取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的方式,提高车辆的装载运输效率,节约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实现规模效应。同时也是物流资源的共享,充分节省物流的处理空间和人员,缓解批发市场物流配送设施有限的困境,减少批发市场内运输车辆过多,缓解交通堵塞的困境。

  4.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应该专门设有辅助交易顺利进行的电子化交易平台,并配有能为农民提供信息化指导服务的专业人员。

  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要设有宽带网,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人员进行电子录入,记录下农户和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农户的产品品种、数量,消费者的来源、需求,进行电子录入,对供求信息进行匹配与分析,帮助农民找到买家,同时也是在给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卖家。并根据买方的交易种类、交易量,对未来的交易进行预测分析,把这些分析结果公布在交易市场内的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对农民接下来的种植提供信息上的指导。

  除此以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设置大的电子交易屏幕,还可以公布每天最新的农产品交易价格、交易量,农药检测结果,还有一些气象信息等,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

  这种无形的批发市场,实质上就是采取一种网上直销的经营方式。通过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给农户普及宽带业务,把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到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中,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又与县市一级大中型企业、大型超市、以及当地农产品需求大户如大型餐饮、学校食堂等联网,客户只要在网上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购买的农产品,然后在网上下订单,注明自己的购买数量、种类、规格,以及客户的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说明等。这种网上直销的方式还可以采取网上视频的方式,买卖双方可以通过视频,坐下来商谈农产品交易的相关情况,使得网上交易更人性化。

  这种网上直销的交易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农产品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研究的是通过越过批发市场这一环节,通过农户与零售商,大型超市、餐饮、学校食堂、大户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直接把农产品销售到间接或直接的消费者手中。避开批发市场主要是站在农民自身利益这点考虑,如果农民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运到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就要经历中间批发商的盘剥,批发商会把产品的价格压得很低,低于均衡价格。

  [1]李立文:传统批发市场发展现代物流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7(3)

  [2]李金: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05(4)

  [3]马龙龙 孟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1)

  [4]潘立亚 贺盛瑜: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J].农村经济,2006(8)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以下系统来组织。第一是供销系统。供销系统属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几十年来,各级供销部门积极从事以棉花为主包括农副土特产品在内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业务。近十多年来,供销系统在棉花等农特产品购销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举足轻重。第二是粮食系统。粮食系统一直担负着粮食的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以及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任务,粮食企业是粮食和食油物流的主体。加入WTO后,我国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除国家掌握的中央储备粮源和地方政府掌握的地方储备粮源外,定购粮食逐步放开,最终将完全走向市场。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物流被摆上了议事日程。第三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世纪80年代, 集贸市场开始起步,它以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农特产品为主要物流对象,经营者主要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到了90年代,批发市场迅速发展,物流对象不仅有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还有粮油产品及其加工品、水果、茶叶、中药材和花卉等特产品,经营者不仅有农民和城市职工,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农产品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各类经营者是农产品市场上不同产品的物流主体。第四是其它农产品物流主体。其它农产品物流主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有关公路、铁路、水运和物资等的运输仓储企业等,它们是农产品外销和出口物流的主体。其物流对象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物流设施和设备专业化程度大多比较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状态。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整个农产 品的物流过程的信息是阻滞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生产者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能依此安排生产,造成产销脱节。农产品物流主体缺乏有效协调合作机制,管理方式及手段落后,效率低。

  这种以物流中心(批发市场)主导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一般是以商业流通企业为主的一体化物流系统。物流中心可由原来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联结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另一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如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形成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两种类型的物流中心是分别从供应链上游(批发市场)向下整合和从供应链下游(连锁超市)向上整合形成的,前者位于供应链上游往往应用于农产品大宗商品跨地区调配实现农产品作为供应链生产原料的配置,后者的目的是面向连锁超市实现的生鲜农产品的快速调配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在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建立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

  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加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通过农户的组织,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供应链整合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企业内部整合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上下游环节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包括电子信息系统、网络等硬件,也包括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与统一的战略目标管理机制及供应链绩效评估机制。

  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的素质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加工企业,有可能使加工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引入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工企业必须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

  第三方物流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农产品的配送渠道,环节较少。相对于其他的配送模式,第三方配送在配送损耗、食品质量、管理成本方等都有很大的优势;能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交换库存,降低成本。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能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和设施,能以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能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专业的库存管理、科学的配送优化、流通加工,为顾客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使顾客满意度提高。

  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来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时可能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业是基于合同的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会影响使用方的经营,要解除合同关系又会产生很高的成本。

  利用期货交易,可以为农民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价格信息,减少农业受自然因素而遭受的损失、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化水平,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可以将期货市场看作交易信息的市场,通过这个市场集中的各种信息,尤其是远期价格,农民往往可以预测到最适合市场的产品品种,决定种植种类。有了期货市场,企业一头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远期价格与农民签订单,一头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预测价格,防止价格波动而造成的风险,把订单中的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上去。利用期货市场,做好农产品规格化,与国际市场接轨,发展标准化农业,并通过期货市场的机制,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重点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以加速农产品流通。

  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助于改善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和相应造成的风险,增强冲突解决能力,实现规模效益在合作伙伴选择。首先要根据市场竞争环境和资源约束,从合同履约、信用、合作愿望、生产、服务、营销能力、参与动机等方面综合评价合作伙伴,确保伙伴的利益一致性,并能适应合作的管理协调机制,逐步从普通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资源是组织拥有和控制的实物资产、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集合。在进行农产品物流运作时,应根据市场动态对整个供应链资源实施战略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体,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供应链的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组织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生产物流资源(如土地、仓库等)、信息技术资源(如土地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市场资源(如产品品牌、信誉、产品质量认证),外部资源包括供应商资源、客户资源和技术服务企业等。

  共享信息涉及订单/交货、市场需求预测、库存水平、生产计划等内容。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提高需求信息的准确度,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交易活动的处理周期和成本,促进供应链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改善伙伴间信任度,提高供应链效率。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信息共享会造成供应链成员之间重新分配信息资源,改变彼此谈判优势地位,重新分配供应链利润,使得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对信息供给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偿。这种机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节支、减支成本的合理让渡。由于信息共享后,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农产品生产、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农户可以通过定价折让向下游环节让渡一部分节约成本形成的利润,构成下游环节的利润补偿;第二,增收,增加销售后的利润合理分配。下游环节准确预测需求,通过信息共享,使农户在生产环节及时响应需求,下游环节扩大销售后对生产环节做出利润的合理让渡。

  在农产品物流运作时,首要的任务应以顾客需求为基础,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开展产品差异化,确定合理的顾客服务水平,并通过供应链实现对顾客要求的快速响应,使供应链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同时按照市场的要求完善农产品物流网络的顾客化改造,以实现既定的服务水平并确保赢利。平博 PINNACLE平博





×
全国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