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平博 平博PINNACLE流「你学不会」
发布时间 : 2023-05-13 13:00:15平博 PINNACLE平博平博 PINNACLE平博极兔入,快递市场价格战再起。京东物流提供了一种发展思路,行业或许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5月28日,京东物流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40.36港元,市值超过2700亿元。
依据京东物流招股书,2018年~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379亿元、498亿元与734亿元,其中,后两年的增速分别为31.6%和47.2%。2021年一季度,京东物流收入达到224亿,同比增长64.1%。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京东物流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在剔除不影响公司价值的股权激励等公允价值变动因素后,2020年京东物流盈利超过17亿元。不过,京东物流向外传递的信息是,中短期内,仍会将业务增长极扩大市场份额的优先级置于盈利能力之前。照此推测,一段时期内,京东物流仍将亏损。
目前,随着中国快递市场正展开激烈的价格战,京东物流却因其一体化供应链赛道避开了红海血战。
一位供应链专家向「蓝洞商业」分析,供应链竞争是靠差异化竞争优势来体现的。对于京东物流而言,更希望的是把自身的能力变成去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帮他们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比如,水果是希望新鲜、食品需要安全、3C需要服务保障,京东物流更希望贴近这些企业、这些行业自身的需求点,把服务做好,而不单纯是做一个仓运配。“搬货物流”在中国、在全球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只是搬货的快慢、高低、货损的问题,这不是代表一个更有价值的实现过程。
2007年,刘强东决定京东自建物流,这便是京东物流的起点。由于持续重金投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让京东饱受质疑和争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的自有物流体系反而成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16年,京东物流开始社会化落地,第二年京东物流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京东物流一位业务负责人向「蓝洞商业」回忆,京东物流刚冲进市场,很多人会带着问号,“京东物流不就是京东的一个部门吗?”
其实,早在2013年前后,京东物流就开始与不同品牌商合作,对外提供服务,借此沉淀能力。京东物流不同于快递公司,其对外开放的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因此,京东物流开放,要与京东集团很多业务部门沟通,涉及运营服务、洞察能力、预测、优化库存、咨询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还要保护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安全。最终,经过反复沟通、设计,在安全合规的情况下,形成了可对外释放的社会化能力。
京东物流社会化开放以后,时任京东物流负责人说,“京东最牛的地方是从仓库到终端的管理,尤其是局部区域的订单处理效率,可以说是世界一流。”
简单说,也就是仓配一体、将货物运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需求出现时,快速响应、即时配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0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其构建的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等六大网络,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全球可触达超过220国家和地区。
发展到今天,供应链专家认为,可以从供应链技术、运营与服务三个层面来理解京东物流。
供应链运营对于京东物流来说更多是仓运配。京东仓库根据货品的不同,分为多种等级和类型,比如珠宝、3C等价格较高的有其存储条件与要求;体积小、高频的,基本都在全自动化仓库。有的客户、货品跟电商平全无关,比如一些工业品与配件,京东物流则在生产线附近建有线边物流。
运就是干线物流,事实上由于京东有大规模仓储,已经提前将货物运至配送目标附近的仓库,实现了“以储代运”,因此京东并不需要太多的转运与调拨,更多是城市内部运输。
10年前,京东物流还有比较多的跨区调拨,当时主要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与特点认知不足,对需求有误判,被动响应。如今也会有中心仓调拨,但更多是主动行为。
比如今年华北地区多风沙,防尘防护用品需求可能提升,因此提前调拨;进入夏季,华东、华南地区雷暴天气变多,则调拨雨具等物品。还有很多调拨转运来自B端大客户的需求。有的企业在全国有很多工厂,要实现库间均衡,让库存分布更合理,调拨转运可以更好一次性满足当地工厂需求,减少二次运输。
最后一段才是C端用户感知最明显的末端配送。在运配部分,京东物流与顺丰、通达系快递存在竞争。
供应链服务方面,一些品牌商通过渠道商做电商,这时京东物流需要通过服务,让品牌商理解电商模式下,供应链有哪些要求,线上促销与大卖场促销、配送有何不同。对于非品牌商,京东物流会从供应链角度,帮助商家将商品陈列、商品促销等与供应链结合进行服务。
京东物流开放之后,刘强东提出,未来五年京东物流自营业务必须低于一半,十年后不能超过20%,这才算成功。
如今,京东物流对于京东集团的依存度在逐渐降低。依据京东物流招股书,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增长至2020年的46.6%。这意味着,京东物流有将近一半的收入来自第三方,即将完成刘强东布置的前半段任务。
京东物流的收入也主要是通过一体化供应链,这也是京东物流与菜鸟、顺丰、通达系快递的主要差别。
在京东物流2020年734亿元的总收入中,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5.8%。2020年京东物流为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涉及快销、服饰、家电、家居、3C、汽车和生鲜等多个行业,其中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达到5.27万家,相比2018年增长62%。
这些第三方客户,有很多是品牌商或者工厂,可能根本不在京东电商平台上卖货,或者与C端用户没有直接消费关系,他们为何选择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将其一体化供应链分为三层,分别为供应链战略规划设计、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执行。目前,其通过一个名为“京慧”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向外输出能力。
最上层是供应链的战略规划设计,京东物流有一个专家团队,针对客户具体情况,进行供应链顶层设计。依据不同品牌类别与市场情况(比如是新兴还是传统、民族还是国际,或者是混合式、复合体品牌,业务主要在一二线还是四五线),京东物流为客户设计、匹配相应的供应链,包括以怎么样的节奏进行生产与铺货,后续如何向市场放量,物流怎么平博 平博PINNACLE跟进,仓储、配送和服务各需要投入多少等。
中间层是供应链管理,京东物流依托其大数据、人工智能、定制化开发等能力,管理执行供应链规划,简单说就是每天或每周生产什么、配送什么,需要什么原材料。另外,还帮助客户更好与上下游进行衔接,缩短原材料与成品的库存周期,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周转效率,这样也可以释放现金流。
2017年前后,安利寻求变革,京东物流前去接触,寻求机会。安利是非常成熟的老牌跨国公司,京东物流才刚刚对外开放,安利怎会轻易买账?
“刚开始安利是很不信任的,快百年的企业凭什么信任一个电商起家的物流公司?所以我们得慢慢证明。”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向「蓝洞商业」坦承。
京东物流从寻找安利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着手,向安利证明其供应链设计有哪些软肋,比如安利的供应链管理逻辑无法适应电商市场,虽然安利有大量的门店与直销员,但在履约与客户服务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分销与批发环节还可以优化。
2018年,京东物流承接了安利全国所有成品的仓储物流业务,帮助安利重新设计了从产品下线到C端销售的供应链路径,调整门店与仓库的比例关系与位置,仓库与门店之间,哪些需要仓库主动给门店推货,哪些门店自主下单,实现供应链中推和拉的平衡。
安利看到的结果是,总库存没有增加,更多客户需求被满足,实现降本增效,获取了更多利润。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中,安利成品物流费用节约10%以上,现货率提升至99.5%及以上水平、产销高效协同实现库存周转天数降低40%以上,分销计划运营效率提升1倍。
“我们之间常开玩笑说,安利‘免费‘使用了京东物流,我们的专职团队提供供应链规划服务、仓运配服务,可能为他们省了三五块钱,只用付给我们一块钱。”上述负责人说。
京东物流招股书透露,过去3年,京东物流的技术投入累计近53亿,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到2020年底,京东物流拥有及正在申请的技术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超过4400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技术相关的超过2500项。
业内人士分析,宏观上看,京东物流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是两类:一类属于预研发,在不同板块有研究中心与科学家团队,比如算法科学家、数据科学家等,做一些理论与技术的前沿探索。还有一类是做工程化研发,将可行性的理论、技术进行商业化落地,能够面向B端和C端进行应用。
常见的ABCD技术都有布局,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分析决策领域,从数据挖掘、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到形成数据资产,也不仅仅是大数据挖掘,还会从声音、视觉等方面去研究。
“我们也在做一些全自动技术的研究,比如自动化驾驶、无人设备等,我们更想看到的是它如何去助力我们的日常运营。”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说。
2014年,京东物流首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在上海投用,2020年底,亚洲一号数量已达到32座,形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智能仓群,包括智能存储、智能搬运、智能分拣和智能拣选等机器人产品,成为京东物流从容应对亿级订单的关键力量。
在京东物流无人仓内,智能机器人设备几乎实现了全品类的应用场景覆盖,自主研发了地狼、天狼、分拣AGV、交叉带分拣机、AGV叉车、机械臂等数十种机器人。
此外,京东物流已建成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以及首个5G物流园区,实现快递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助力京东集团在服务5亿多用户的同时,在1000多个仓库把自营的数百万个SKU的库存周转天数降低至31.2天。
在供应链专家看来,京东物流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打通不同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的一体化运营能力。
当前,随着极兔的入,快递市场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可谓一片红海。京东物流向行业提供了一种发展思路,包括顺丰、中通等在内的多家快递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