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 PINNACLE平博中国物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1)
发布时间 : 2023-03-08 00:40:40平博 PINNACLE平博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地完成,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物流产业上游主要为提供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行业,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仓储地产业、以及物流设备制造业;中游包括提供运输、仓储以及物流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下游主要为对仓储、运输等服务有需求的行业或个人。
从企业来看,上游涉及到仓储地产运营企业,公路、铁路、航道建设企业,物流硬件和软件制造企业;在物流行业中,又可以分为主要从事运输业务的企业和以仓储为核心的企业以及提供物流管理与服务的企业;下业包含钢铁、煤炭、汽车等各类生产制造企业。
从物流行业的区域布局战略来看,根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家政策层面对区域物流发展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推进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和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的要求。
在“工业4.0”、“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物流行业也迎来了智慧化升级改造,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以促进“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总体看来,政策主要从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供应链建设水平、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引导和促进中国“智慧物流”的发展。例如,2020年《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物流环节的自动化和智慧化水平。同年,在《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强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2021年以来,国家部门及行业协会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物流服务规范》、《应急物流数据交换通用要求》、《汽车制造零部件物流运输标签规范》等,旨在进一步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行业的发展程度与GDP增长密切相关,GDP增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物流行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实际GDP为91.1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2.09万亿元,增长2.3%。在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下,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17-2020年间,中国实际GDP从78.72万亿元增长至91.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0%。
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2020年中国线.9%,线上零售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同时2020年线个百分点。线上零售规模稳步增长,为物流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图表:2016-2020年线上零售市场规模与用户规模情况(单位:亿人,万亿元)
劳动力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劳动能力同人的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全部人口中属于劳动适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才是劳动力人口。按国际一般通用标准,15岁-64岁属于劳动适龄范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9年间,我国劳动力人口呈现不断下滑趋势,反映出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从截止2020年11月1日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15-64岁人口占比进一步下滑,为68.55%。
图表:2015-2019年中国15-64岁人口数量及占比情况(单位:万人,%)
2020年,物流需求结构继续调整,新动能带动引领作用凸显。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物流需求、国际物流需求、网上零售物流需求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2020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8%,其中一季度下降8.4%,上半年下降1.3%,前三季度增长1.2%,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在内需及海外出口的带动下,四季度各月当月增速均保持在6-8%的快速增长区间,升至年内新高。
从结构看,制造业显著回升,有力支撑了工业物流需求的稳步复苏。一方面,装备制造和医药制造物流需求向好。其中,受益制造业与机电产品出口大幅改善拉动,装备制造业多数行业物流需求保持10%以上增长,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物流需求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支撑作用突出;海外疫情防控物资需求增长迅猛,带动医药制造业物流需求大幅回升。另一方面,新动能相关物流需求持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维持领先地位。2020年全年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增长7.1%,增速快于工业品物流总额4.3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
在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但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市场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进出口物流量快速回稳。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进口需求稳中有升。2020年,我国进口物流量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从年内情况看,各月均保持正增长,下半年增速有所加快,三、四季度达到10%的较高增速。从不同货类看,原油、铁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量分别增加7.3%和9.5%,粮食、肉类等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加28%和60.4%。
出口物流需求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且有加速扩散趋势,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向货物需求转变,同时我国制造业较为完备,恢复速度较快,出口物流量增速提高至近5%。
“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中欧班列快速发展。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欧班列对推动复工复产,稳定国内、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欧班列“十三五”时期累计开行超过3万列,2020年开行1.24万列,去程和回程班列同比分别增长50%左右,全年发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6%。全年综合重箱率达98.4%,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回程重箱率提升显著,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
2020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3.2%,6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增速保持10%以上。新型消费模式保持逆势增长,成为民生物流需求的最大亮点。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不同的管控措施造成物流通道不畅,部分区域资源紧缺,服务时效放缓,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带动物流成本上升。下半年,随着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物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一是运输协同性提升。多式联运、铁水联运进一步发展,铁路专用线与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着力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快速增长,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创近年较高水平。与此同时,铁路引领运输物流服务质量提升,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提升至2020年的近10%。铁路产品供给不断优化,集装箱运输、冷链运输、高铁快运等成为铁路货运增长新亮点。
二是多部门政策措施助力企业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动降低行政性物流成本。通过多方努力,单位物流成本增速明显趋缓,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14.7%,五年间下降1.3个百分点,物流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020年,宏观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物流运行逆势回升、增势平稳,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物流运行实现提质增效,单位成本缓中趋稳,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迈上三百万亿元新台阶,达300.1万亿元。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7.3%、-0.5%和2.0%,物流规模增长持续恢复,四季度增速回升进一步加快。2021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0.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7%(上年同期为-0.5%),两年平均增长7.3%,比一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图表:2015-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2020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持续回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持平,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4.9万亿元。另一方面,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以来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恢复至上年水平。
图表:2015-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图表:2015-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业总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物流行业维持较高景气水平。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物流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水平均稳步回升,物流供需两端同步回升,市场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2月份降至26.2%,之后快速回升并保持在荣枯线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反映出中国物流行业运行稳中趋升。
物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快速增长。根据测算,2019年末,我国物流岗位(既包括物流相关行业法人单位和从事物流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也包括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法人单位的物流岗位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数5191万人,比2016年增长3.6%,年均增长0.9%。从结构来看,一是物流专业人才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人员专业化程度提升。我国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数超过1200万人,比2016年增长16%,年均增长3.9%。二是运输物流仍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其中道路运输较快增长,铁路和水路有所放缓;三是电商快递、多式联运等新型行业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动力,“十三五”时快递物流行业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年均增长10%,多式联运及运输代理行业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5万人,五年年均增长8%,增速均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提供重要保障。2020年我国物流企业50强实现物流业务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第50名的企业物流营业收入超过37亿元,同比增长19%。物流企业与汽车、家电、电子、医药、冷链、烟草、化工、冶金、电商、零售等制造、商贸流通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专业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品牌标杆。
从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的区域分别来看,截至到2020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已发布两批示范物流园区名单,共56家物流园区入选。其中华东地区物流园区入选最多,达到22个,占比39%,其次是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各有8个物流园区入选。主要是基于区域工业产业规模和物流服务需求特征的影响,各省市的示范物流园区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
从物流行业的企业结构来看,中国物流市场按照服务对象和物流供给特点的差异,可细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呈现出金字塔型的结构特征,分别对应规模化的物流企业、初具规模的中型物流企业和提供单一基础业务的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提供重要保障。2020年我国物流企业50强实现物流业务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第50名的企业物流营业收入超过37亿元,同比增长19%。物流企业与汽车、家电、电子、医药、冷链、烟草、化工、冶金、电商、零售等制造、商贸流通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专业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品牌标杆。
2020年物流行业投融资市场发生投融资事件55个,相比2019年的72个同比下降超20%;其中26个透露融资额度的项目共计融资303.48亿元,平均融资额11.6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物流技术相关的投融资事件最多,达到16个,占比29%。反映出在整个物流行业中,技术发展是资本关注的焦点。
在上述物流技术融资事件中,主要聚焦在仓储智能化、SaaS系统、自动驾驶、物流信息化、分拣技术、无人叉车、自动称重技术等众多细分领域,获投企业主要是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商、智能物流设备制造商、物流系统集成服务商等。在行业热潮下,物流技术也在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2021年5月,国家工信部发布《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第一批第一年)》,共有782家企业入榜,其中有5家物流技术领域相关的企业入榜,有4家仓储物流集成企业和1家移动机器人企业,分别是嘉腾机器人、九州通达、龙合装备、莱福瑞达、伟达智能,也反映出目前在国内,仓储物流集成服务是物流技术发展突破的重点和关键。
一是制造业出口物流需求减弱。全球经济不会陷在泥潭中挣扎,一些国家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提高人群接种比例,放开封锁措施和社交限制,努力在艰难复苏中提升供给,2021下半年制造业出口的外需替代效应或将减弱,对制造业物流需求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疫情加剧复苏的不稳定性。从全球来看,欧美和南亚疫情仍在扩散过程中,货场、港口和跨境节点持续拥堵,货源、箱源和订舱紧张的情况可能延续到四季度,国际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三是国内消费尚未全面恢复至常态,各地散发疫情对餐饮、旅游、住宿、会展修复造成冲击,消费较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工业生产的需求端恢复要弱于生产,2021上半年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均值为52%,低于制造业PMI生产指数0.7个百分点。
2021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0.1%,两年年均增长7.4%,两年平均增速略高于2019年平均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2021年一季度、2019年上半年高0.1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成本总体平稳。
实体经济带动运输费用快速增长。2020年二季度以来,生产普遍加速,制造业PMI连续回升,经济增长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由此带来实物量运输需求增长,2021上半年货运量同比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7.2%,运输费用同比增长24.9%,两年平均增长9.5%。铁路、公路及水上运输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在20%左右。
保管环节成本上升,资金占用成本、仓储成本增长20%左右。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以及市场预期不明,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大,保管环节总体不畅,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7.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2.5天,高于往年水平。存货比例上升,、销售周期和账期普遍延长,资金占用比例增大,同时还存在大量的避险需求,综合导致保管环节成本上升。当前条件下,库存提高的后果是,资金成本压力和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上升,供应链上下游断链风险增加,这些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物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对上游企业议价能力普遍偏弱,同时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盈利情况没有明显改观。从物流景气指数分项来看,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始终高于主营业务利润指数,2021年1-6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差距进一步扩大,反映出成本增长压缩利润空间。从重点企业调查来看,2021年以来一、二季度重点企业成本分别增长22.3%和30%,而收入利润率均不到5%,明显低于工业企业8%的水平。
当前物流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协同的情况依然存在,物流需求宏观趋稳和企业微观盈利趋弱并存,单一环节效率较高和综合物流效率偏低并存,物流服务价格内部趋稳而外部高涨,传统物流供给充裕而高端供应链物流服务不足,物流所需的土地、通行、税费等基本要素问题推进缓慢,而人力资源、环保低碳、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成本显著增加,这些问题持续制约物流平稳健康发展。
物流作为连接生产与生产或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经由商品的生产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是否高效、畅通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经济繁荣发展为粮食、水泥、化肥等行业带来了大量的生产需求。当前我国的物流技术基本满足了粮食、水泥、化肥等行业的物流需求,但是存在物流技术落后、物流效率低等问题,急需应用物流新技术以提高物流效率。
智慧物流是“人、车、物”多维度融合,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智慧物流强调信息流与物质流快速、高效、通畅地运转,从而实现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整合社会资源的目的。
智慧物流行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创新提升,将经历基础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其中基础期以RFID技术,GPS技术等技术推广为基础,旨在建立基于RFID的货物可追溯系统,导入期将在无线传感技术上进一步突破,成长期将实现物联网的全面运作,成熟期将将形成完全智慧的物流运作体系。目前,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发展处于基础期到导入期的过渡阶段,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2020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近6000亿元,为5740亿元。2016-2020年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9.82%。
近些年来,在政府和企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固定资产的力度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智慧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2020年铁路货车、航空货机拥有量分别达91.2万辆和187架,同比增长3.99个百分点和8.09个百分点。而近年来多数企业为提升物流运货速度,逐渐将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或航空运输,使得2020年公路货车拥有量达1110.3万辆,同比下跌18.1个百分点。但整体来看,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建设逐渐加强。
在细分领域,丰巢与中邮速递易分别为当前市占率最高的快递柜运营商,自快递柜进入末端市场以来,就凭借灵活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优点,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超300亿元。按照我国快递业务不断增长态势,以及智能快递柜的迅速发展,预计2021年,中国快递柜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亿元。
图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和对作业效率的需求不断加大,物流行业技术革新步伐愈发加快,智慧物流发展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智慧物流在具体场景中应用加快,尤其是运输、分拣、仓储、系统平台等领域的物流科技产品在具体场景中纷纷落地实现应用,基于5G、IoT、AR、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近几年由企业主导的物流科技亮点频现,G7、京东、顺丰、胜斐迩等国内外多家企业发布新型技术或产品,技术革新助力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和物流发展将保持较强韧性,物流总规模稳定增长,需求结构继续调整,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各行业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也要看到物流运行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从全球发展来看,2021年各国对疫情形势认知由未知逐步走向已知,防控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衰减,但国际政治力量分化、地缘政治影响和逆全球化趋势仍会长期存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挑战。结合上年四季度数据来看,出口带动的工业物流需求或将延续增长态势,消费相关需求增速保持平稳。部分传统制造领域、消费升级领域复苏动力较前期有所趋稳,物流需求分化、结构不均衡的趋势可能更明显。
虽然2020年下半年需求趋升,“去库存”明显加快,库存水平比疫情初期显著回落,但与历史同期相比依然位于较高水平。12月末工业企业存货、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5.2%和7.5%,增速比上年提高3和5.5个百分点。
同时,库存周转尚未恢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升至17.9天,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受此影响企业资金压力趋升,资金占用成本快速上涨,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增速明显加快,2021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2020年,物流企业普遍经营压力较大。重点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调查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利润额比上年同期仍略下降,有30%物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利润率不足往年的一半。综合来看,物流企业盈利偏弱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一是行业竞争激烈,服务价格持续低位。2020年物流服务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各月均处于下降通道,四季度虽有所回暖,但全年指数平均仍位于50%以下。从不同类型看,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全年平均为1039.1点,同比下降2%;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全年平均为98.4点,低于历史基期价格水平。
二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高企业运营成本。物流领域严格按照各部门制定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文件要求,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货物进口、城市配送等各环节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物流企业,特别是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快递配送等部分领域防控疫情相关成本明显增加明显,据不完全测算,物流领域预防性消、货物监测等相关成本超过700亿元。随着疫情常态化的趋势,此部分成本或将继续增长。
三是物流企业资金趋紧,现金流压力增大。2020年初物流企业经营普遍较为困难,加之经营成本的普遍上涨带来的现金流持续流出,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趋紧。下半年经营虽有所好转,但受供应链上下游影响,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部分领域特别是中小微物流企业压力加剧。1-11月物流企业流动次数同比下降0.1次,应收账款回收期比上年延长12%。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物流市场规模增长、业态更趋丰富、行业提质增效、运作效率持续改善的基本态势也不会改变,物流继续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持续复苏和低基数的基础上,年度物流运行主要指标将保持较快增速,部分指标或为两位数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低,预计一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在10-13%,初步预计全年可达8-10%,工业、国际、消费物流需求继续修复,物流市场规模加速扩张,物流运行效率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
后疫情时代,风险和机遇并存,但更重要的是识别风险和确认风险,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策略调整能力。重点关注:疫情风险对复苏的冲击,外部经济复苏减弱出口替代效应,内部需求基础需要巩固,周转不畅导致保管环节成本上升,企业微观盈利偏弱和后劲不足。总体来看,外部重点关注疫情冲击,内部重点关注物流需求变化、微观活力和周转不畅。
一是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公铁水港航空升级扩能的力度,在农业物流、国家枢纽、冷链物流方面加强短板建设,推进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和物流枢纽有机衔接,加快物流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物流领域技改资金引导企业物流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级,用高质量物流供给应对需求。充分调动民间积极性,将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基金试点项目优先向民间宣介,激发民间活力。
二是同步推进政策激励和市场纠偏,优化市场环境。一方面持续推进两业深度融合、供应链试点、物流高质量发展、交通物流融合、多式联运、冷链及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等文件落实,着力推进解决通行、土地、税费、年检年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切实提高企业政策感知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及时对行业发展态势进行纠偏,建立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政府诚信和企业诚信,突出治理乱罚款、任性检查等问题,规范行政执法,科学监管网络货运平台运营,促进运输市场集约化发展,提高对经营者集中和物流领域资本融资的关注,重视物流领域新型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当前社会周转不畅,大量物流成本消耗在无效环节,增加供应链上下游成本负担,要改变降低单一环节成本的思维,加强工业制造业内部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深度融合,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降低全产业链、全链条成本。
四是进一步提振需求。消费物流需求占比总体不大,但终端需求对中间产品和初级产品物流需求存在倍数效应,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物流网络布局深化,城乡电商物流消费依然存在广阔空间。工业物流需求占比九成,要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提质增效,以高质量供给释放工业物流需求,在空间布局、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整合实现全方位供应链资源整合。